
西峰區:聚力產業興旺 助推鄉村振興
2021-08-11
近年來,西峰區圍繞“果畜興農”的發展思路,培育主產業和特色產業,壯大集體經濟,創新推行組團發展模式,把群眾聚在產業鏈上,實現村村有主產業、戶戶有穩定增收門路。
“謀”發展主線。持續強化產業培育,做大做強生豬、果品兩大主產業。依托正大集團,推廣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產業發展模式,采取能人領建、正大代建、公司幫建3種方式,吸納全區產業配股資金和村集體發展資金,建設“331+”標準化生豬養殖場。堅持蘋果為主、多果并舉的發展思路,以居立果業為龍頭,成立蘋果產業發展聯合體,打造蘋果產業集群。推動櫻桃產業向設施化、智能化方向發展,舉辦櫻桃采摘節,發展休閑觀光農業,衍生農業產業文化產品,實現果品產業全價值鏈、全產業鏈。同時,采取以商招商、產業招商、駐點招商等方式,在持續與正大集團、中盛集團、居立果業深度合作的基礎上,成功招引上海貝格曼、廣州恒博、香港儲田等企業落地投資,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,促進群眾增收致富。
“優”經營模式。以示范帶動和產業發展為抓手,招引建成甘肅中盛湖羊繁育基地和核心種羊場、正大集團18萬頭種豬繁育基地和2個萬頭育肥場,推行“基地+養殖戶+市場”產業循環模式。以中盛公司為平臺,設立種羊擴繁車間、肉羊育肥車間、農民培訓學校3個標準化合作社孵化器,對合作社進行就地孵化,有效帶動群眾發展草畜產業,推動全區特色養殖業走上集群化、規?;壍?。龍頭企業采取訂單模式,負責產品收購、儲運、加工,發揮技術、品牌優勢,幫助合作社制定標準化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,統一規劃、統一指導、統一收購,引導合作社向“331+”模式轉型,解決分散經營價格偏低和農戶銷路難題,形成了產銷一體化新模式。
“培”產業品牌。在加強產銷對接的同時,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,以“三品一標”為抓手,培育“隴字號”名優農產品品牌。全區共創建示范社3個、省級17個、市級48個、區級116個。目前,累計認證有機食品2個、綠色食品10個、無公害農產品6個,“董志塬”牌無公害蔬菜、什社小米、“子午嶺”白瓜子等多個商標品牌的農產品走俏市場。同時,依托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“三變”改革成果,大限度盤活集體資產資源,投入村集體發展基金,引導各村按照“宜林則林,宜牲則畜,宜菜則菜,宜游則游”原則,培育特色產業,壯大集體經濟,激發農村發展活力。鼓勵種植戶從傳統種植轉向特色種植,推進設施農業由單一種植向瓜果、花卉、菌類等多元化方向發展,提升土地產值,拓寬群眾增收渠道。后官寨鎮路堡村的了梅花鹿、杜泊羊養殖場,顯勝鄉毛寺村的葡萄采摘園,董志鎮寺里田村的麒麟西瓜基地等,已成為特色農業示范基地。
“拓”廣闊市場。為破解農產品銷售渠道窄、銷售價格低等產業發展瓶頸,不斷拓寬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,推動農特產品產銷對接,組織中慶公司、益翔藥業、恒豐源合作社等56家農業企業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參與線上線下銷售,參加陜西農副食品銷售商會慶陽考察會、西峰區慶祝農民豐收節農產品展銷會等節會,宣傳推介農特產品。2020年,累計向廣東、湖南、上海等省市銷售麒麟西瓜、甜瓜等特色瓜菜3000多噸,經濟效益達到1200萬元以上。同時探索發展“黨支部+合作社+扶貧車間+手工作坊”產業扶貧模式,由村“兩委”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,建立扶貧車間,引導群眾發展種養產業,并收集各類農副產品,由村辦合作社對接企業,簽訂銷售協議,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,鼓勵企業參加博覽會、網紅直播帶貨等產品推介活動,增加產品知名度,擴大產品銷路。通過直播帶貨、線上交易,累計銷售蘋果、小米、西甜瓜等特色農產品21萬單,實現銷售收入445萬元。
(供稿人:西峰區鄉村振興局??趙方瑜??林晏伊)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